嵊州送教活动的思考
2015年6月,我有幸参加了沈英杰特级教师工作室的活动。短短两天的培训,带来了满满的收获。从绘本多领域解读教学活动,到案例讲座、论文写作;从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讲座到现场音乐活动观摩。活动可谓丰富、深入、直观、富有哲理。在这么多的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沈英杰老师关于音乐活动设计的讲座。她从根本上阐述了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的方向、方法和策略,极大地提高了我幼儿园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活动设计的方法。我试图通过外出学习来进一步内化我所学到的精神。本次讲座的题目是音乐元素的意象处理& mdash& mdash回归美学核心的音乐活动设计。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意象。沈老师说,如果说直观和抽象是一个维度的两端,那么形象就是直观和抽象中间的部分。那么我们需要明白的是& 音乐元素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在这些基本概念得到澄清之后,我们将进入进一步的讨论:
讨论一:& 为什么& lsquo图像& rsquo处理一端有带圈可握的短马鞭
讨论二:& 什么是& lsquo图像& rsquo处理一端有带圈可握的短马鞭
音乐元素的意象化处理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图像视觉符号的设计、& 意象身体运动的设计、& 意象情境故事的设计& 形象表现的道具设计。
1.意象视觉符号的设计
申特以自己的经验总结了视觉符号的设计思路和各种符号的代表意义。通过沈特的总结,老师们发现有很多平时在音乐活动中用到的精美地图。要简单,能引起孩子的联想,严格表现音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毛毛虫与蝴蝶》和《富力富力古拉》的图集展示过程中,申特清晰自然的讲解态度吸引了所有老师,让他们一头扎进了符号的世界。
2.形象化身体动作的设计。
在音乐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加入音乐节奏的部分,但是我们加入的这部分真的能让孩子站在理解音乐的前提上吗?还是老师直接授予的,会不会框住孩子的想象力。
申特用毛毛虫和蝴蝶做示范,让大家知道肢体动作和舞蹈动作是有区别的。在音乐活动中,肢体动作的设计应尽量使用小肌肉动作,避免繁琐、程式化的动作。后来一首耳熟能详的《幽默音乐》让大家有了大讨论,老师们也有了不同的想象。一些老师想象在马戏团里,小丑们走在钢丝上,随着音乐的声音在一个火圈里跳舞。通过适当和合理的想象,同一首音乐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有趣的方式来处理。
3.意象情境故事的设计。
很多时候,老师会用一段有趣的音乐来启动一些游戏,而游戏需要加载故事本身。在音乐活动中,故事的设计必须是描述时间空背景,描述事件的结构,设计儿童的参与动机,隐含的指令和情境。申特用哈巴内拉的音乐创造了一个老鼠和猫的故事,和伊比娅一起创造了一个有趣的情境。
4.表象道具的设计。
道具在很多教学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恰当的使用道具可以为活动增色。但是很多老师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会偏离中心,让道具的比重增加,反而会展示整个活动的内涵。沈认为,道具材料不需要精致,甚至可以拿在手边,如纱布、飘带、筷子、手套、矿泉水瓶等生活用品都可以作为道具。意象的道具设计一定要薄情、好玩、简单朴素,刺激程度要适当。
这些幼儿教育的理念需要进一步学习、实践和内化。也觉得培训中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和实践。我会继续努力的!(徐辉)
本文来源: